繼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后,2月20日下午,西區街道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上,西區街道黨工委書記郭衛華作2024年高質量發展工作部署,并對在本行業本領域中注重科技創新和數智化轉型、重點項目取得明顯成效和獎項的企業進行了表彰。
力爭全年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超85%
據介紹,2023年,西區街道共推動經營主體數量突破2.4萬戶,推動16家銀行對街道企業授信總額達1000億元,為市場主體爭取各類資金補貼等超2300萬元;工業投資增長73.9%,排名全市前列。新增8個技改項目,技改投資增長76.3%,累計46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新增9家企業認定為廣東省創新型中小企業,4家企業成功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9家企業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為新一年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會議現場。記者 馮明旻 攝
“開好局謀好篇,這是重中之重!”郭衛華強調,2024年,西區街道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面對深中通道即將開通以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加快建設的發展機遇,作為中山主城區的西區街道,要用好近年來通過“工改”、“舊改”雙輪驅動模式拓展的寶貴產業空間,為深圳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提供廣闊空間,從根本上解決當下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可供土地資源缺乏、企業梯隊結構不夠合理、新興產業還難以挑起大梁等的“卡脖子”問題。
此外,西區街道今年將全力支持企業技改擴能,力爭推動6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10家規上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力爭全年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85%以上。
探索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特色之路
“我們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作用發揮、點燃人才引擎、創新生態環境等重點關鍵環節,探索走出西區街道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特色之路。”郭衛華指出,西區街道將“四路并進”出實招硬招,確保今年GDP實現同比增長6%,工業投資同比去年再增長30%,技改投資同比再增長20%,保持持續高位增長態勢。
在構建多極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上,西區街道將主動對接高新技術企業,積極組織招商聯盟成員、金融業代表到深圳、東莞等地開展精準招商,力爭打造一批“深中合作共建園”示范標桿;持續用好街道“六聯系”機制及時摸清本土企業增資擴產需求,主動靠前高效服務,并積極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持續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做強2.5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注重引入金融活水,推動產業鏈的穩鏈補鏈強鏈控鏈,爭取年度新增30家上規上限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專精特新企業。
會議現場。記者 馮明旻 攝
在激發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上,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創新聯合體貫通需求、研發、轉化、應用各環節,讓需求精準帶動研發,讓研發第一時間體現價值;加強大中小微企業協同高效創新格局構建,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創新生態;加強企業創新資源要素投入,鞏固產業鏈、優化資金鏈、提升人才鏈。
在點燃創新發展人才引擎上,通過健全人才引進政策機制等,協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實現人才引進與企業發展、產業發展同向發力;進一步優化完善人才服務體系;統籌抓好青年人才中心建設,強化國際人才友好型社區建設,打造具有西區特色的人才服務平臺。
著力優化主城區創新生態環境。持續以頭號工程力度加強對“百千萬工程”的統籌協調和資源要素保障,以優化城市環境、營商環境、輿論環境為載體,推動形成干部敢為、企業敢干、人才敢創的生動局面,更加主動地引流產業科技創新要素匯集中山、匯聚西區,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生態環境;進一步厚植重商、愛商、護商的營商文化,發自內心關心呵護企業家,發自內心高效服務企業,為企業和企業家參與創新發展創造最好最優環境。
記者 余曉霖 通訊員 王丹青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