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男人天堂a,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国产aaaa视频,亚洲国产自产,中文字幕网站在线观看,狠狠躁91三区二区一区,26uuu久久噜噜噜噜

文教頻道
77歲澳門老板迷上耍太極
在三鄉鎮開辦太極拳社,一教十年,英國友人也來求教
發布時間:2025-08-04 來源:中山日報


   英國弟子存道(Dean Annison)和李蔭祥對練太極拳。


   李蔭祥帶徒學習太極拳。


   掃一掃    看視頻

2025年,是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5周年。今年77歲的李蔭祥在生日那天許下愿望:“我希望將太極拳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受益。在我有生之年,能傳一天算一天。”

身為中山大同太極拳社的創始人,澳門人李蔭祥每周三次來三鄉教太極,風雨無阻,一晃十年,其弟子中還有英國人。曾經,李蔭祥在三鄉開廠,武術只是業余愛好。如今,他專注于太極拳的傳承,并曾隨師父倪劍浩到國外交流。是怎樣的情感,讓他變換了事業的方向?且聽他道緣由。

■從工廠到武館 67歲時他迎來事業“轉場”

早在1993年,李蔭祥便與中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他是一家玩具廠的老板。“可以說,我見證了中山這30多年的城市發展。將工廠從珠海搬到三鄉馬溪村附近后,初時,想買一顆螺絲,我都要開車上石岐才能找到。現在的三鄉,大變樣了。”這些年,但見鱗次櫛比的樓宇拔地而起,民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便利生活觸手可及,他對中山更加眷戀。

今年6月22日,恰逢當地舉辦非遺集市,李蔭祥特意帶幾個弟子故地重游了桂南馬溪村。華僑種下的百年樟樹林已“進化”為香樟公園,游客熙熙攘攘。他們一行人一邊品嘗小吃,一邊漫談今昔,李蔭祥尤為感慨:“誰能預料,今天的三鄉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對李蔭祥本人而言,他同樣也在三鄉經歷了事業方向的重大變化。

從小熱愛武術的他,年輕時練的是虎虎生風的洪拳。上世紀90年代,他赴深圳洽談業務,偶然結識了正在那里授藝的倪劍浩,后者是太極名家李劍方、寇桂江、王九成等人的徒弟、廈門大同太極拳社的創始人。

李蔭祥被太極拳剛柔并濟的神韻所吸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也跟著學了幾招,沒想到從此癡迷,成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傳承者。“我跟著倪師傅學了十幾年。我承繼了他的兩種太極拳,一種是王其和太極拳,一種是傳統楊氏老架太極拳。”

李蔭祥坦言,曾經的自己,脾氣很是暴躁,學了太極拳之后,心態慢慢變得平和。因為經常打拳,他的身體素質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你別看我77歲了,我徒弟四十多歲,體力還未必及我呢。”

切身體會到這項中華傳統武術對強身健體和修身養性的益處后,李蔭祥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向大眾傳播太極拳的必要性。起初,他只是在自己的工廠內,在閑暇時,教員工們耍太極,一起鍛煉身體。2015年,玩具廠的經營告一段落,本應退休的李蔭祥全身心投入到太極拳的傳承。他邀請師父倪劍浩一起在中山開辦大同太極拳社。

“師父讓我幫忙教拳,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開廠雖有利潤收入,但精神損失大,開拳館雖談不上利潤,但有助身體健康,還能讓他人得益。”李蔭祥笑道,隨著年紀漸長,他愈發追求精神的滿足,“做人,最緊要是安樂。”

■隨師赴海外交流 英國人也來求教

中山大同太極拳社,隱于三鄉鎮繁華商業地帶一處住宅樓的二層,其招牌很不起眼。它毗鄰大潤發超市,室外車水馬龍,館內卻甚為清幽——雅致的中式布置,潤心的背景音樂,透過落地玻璃窗,小區園景的一抹蔥蘢映入眼簾。

當我們步入這片清凈之地,緊張的神經瞬間松弛下來。

“棚、捋、擠、按……”武館內,李蔭祥滿頭銀發,但身姿挺拔、動作穩健,如行云流水,他正在帶領弟子們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功。“每個星期,我都會從澳門上來這里授課三次,風雨無阻。”

李蔭祥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既有以前工廠的員工,也不乏因健康訴求而慕名前來的求教者。記者看到,徒弟中還有一位“老外”——來自英國的Dean Annison,他有一個中文的拜師名:存道。

“我對太極的熱愛源自我的妻子,當時,我們想一起做一些雙方都喜歡的運動,恰好在澳門認識了李師父。”存道說,夫妻倆每周都會隨李蔭祥來三鄉練習,他很喜歡這個古色古香的武館。莊嚴的中堂布置、飄逸的翰墨書法以及陳列著歷代宗師的“照片墻”,讓他感受到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

運氣,是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環節。在這位英國人眼里,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氣,都是一種很難解釋的存在。“我想它的含義因人而異,對我而言,宇宙有一種能量動力,在我們之間流動。太極將能量導向積極的一面,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從事多種生意的存道平時業務繁忙,而學習太極拳,讓他得以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獲得放松,“因為練習過程中,你必須心靜、專注。”

存道不是李蔭祥唯一的洋弟子。李蔭祥還曾經跟隨師父倪劍浩,前往馬來西亞作國際武術交流。“我是抱著增長見識的初衷前去的,上臺表演后,發現外國人對我們的太極拳很感興趣。這讓我很自豪。”李蔭祥的眼睛閃爍著光彩。他告訴記者,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太極拳蘊含的和諧理念正日益受到世界的認可。這種跨文化的認同,讓他更加堅定了弘揚太極拳的信念。

“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教下去。”他繼而轉向弟子們說道,“你們要抓緊時間,盡可能多學一點。”

采寫/記者 廖薇 實習生 馮筠涵 攝影/記者 劉萬杰 廖薇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