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東區的某少兒藝教連鎖品牌中山校區人去樓空。記者 楊健 攝
教育部推出“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已在我市推行。 記者 馮明旻 攝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超期收費、辦學資質不全、退費難,甚至“卷款跑路”等現象屢見不鮮。近日,記者從市教育體育局獲悉,由教育部開發的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已在我市推行,該APP通過第三方監管賬戶,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收費行為,強化校外培訓預收費資金監管,維護學生及家長合法權益。通過該APP,家長“掌上”即可辦理購課、銷課、退費、評價、投訴等流程事項。 目前我市已有22家培訓機構入駐該平臺。
培訓機構突發狀況屢見不鮮
家長追討經濟損失難上加難
就在前不久,位于東區遠洋廣場二樓的一個兒童運動館突然關閉,負責人失聯,讓該館已繳納學費的學生家長陷入焦慮。
據了解,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間,該館還推出“8.8折”和“買一送一”等優惠活動,吸引大量消費者報名。但是大家沒想到,該館沒有按照《春節放假通知》的“2月20日正常營業”承諾開門營業,此后一直處于閉館狀態。
據部分家長反映,優惠活動期間就有近30人報名,涉及金額高達15萬元。另據家長們粗略統計,該館的有效會員近200名,未上課程折現金額累計達100萬元。同時,該館有員工稱,他們已數月未收到工資。
家長們隨后查詢發現,該館的原法人在2023年12月底已發生變更,原法人一家已離開中山,新任法人同樣處于失聯狀態。在該館報課的家長汪女士感嘆,雖然在篩選興趣班時已做了很多功課,但還是無法完全避開培訓機構“跑路”的風險,“我們已向相關部門報案,希望能盡快追回損失。”
東區紫嶺國際商圈的一家少兒藝教連鎖品牌中山校區,也出現關閉情況。3月14日,記者在該校區看到,大門緊閉,里面空蕩無人,一樓大門上張貼著一張中山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張貼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簽收通知”,三樓玻璃門上有2張家長們張貼的“維權群二維碼”。
曾小姐在這里充值了2萬多元給小孩報了藝術課程,“我們考慮到它是全國連鎖,以為有保障,沒想到也會這樣。”曾小姐說,家長們自發組建維權群,試圖通過集體行動挽回損失。
教育部推出“校外培訓家長端APP”
我市22家機構入駐實現“一課一銷”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我市也出現了校外培訓機構閉店“跑路”的情況。這些培訓機構均采取“預收學費”的方式提供培訓服務,而這類收費模式最大的風險在于消費周期較長、涉及金額較大,一旦相關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等原因導致合同無法依約履行,家長們后續想要維權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市教育體育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科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維護學生培訓權益和家長培訓資金安全,教育部面向全國家長推出“校外培訓家長端APP”,該APP與教育部的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和服務綜合平臺對接,只有經教育部門認定的合規持證機構才可進駐這個APP。目前,該APP已在各大手機主流應用市場上架,家長可以搜索下載。
“家長下載安裝‘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后,可以在APP上查看所有合規校外培訓機構基本信息、師資情況、課程設置、收費情況等,可通過APP完成線上購課、銷課、退費、評價、投訴全流程辦理。”該負責人介紹,購課預付的費用納入了銀行專戶監管,交易資金能夠準確、實時結算劃撥。家長與培訓機構按照“一課一銷” 規則(即完成一節課確認核銷一節課,或完成一個周期確認核銷一個周期)劃撥培訓費用,有效避免了“卷錢跑路”“退費難”等問題。
“家長通過APP,可輕松享有精準選課、按時銷課、教學評價、申請退費繳費、不滿投訴‘一站式’服務。”據介紹,截至3月12日,我市共22家校外培訓機構通過“校外培訓家長端APP”繳費售課,并實現“一課一銷”。
培訓機構入駐平臺大勢所趨
全面覆蓋還需要推廣和引導
“校外培訓家長端APP”還沒有覆蓋我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去年8月29日,市教體局公布了全市合規校外培訓機構名單。截至2023年8月中旬,全市共有合規校外培訓機構827所。其中學科類培訓機構54所,非學科類培訓機構773所。
位于火炬開發區凱捷的新明星體育籃球訓練營,是較早響應申請進駐平臺的校外培訓機構之一。“我們非常支持這個平臺的上線,也認可國家的相關規定。我們現在根據平臺入駐的要求,辦了相關合規辦學許可證,積極響應。”該訓練營的相關負責人認為,要求培訓機構合規是好事,也幫助校外培訓機構規避了運營中的許多風險問題。“比如相關部門會要求我們消防一定要過關,要消除隱患,包括電動車安全等,同時也組織我們去參加學習會。”該負責人表示。
位于石岐岐頭涌邊大街的燕子舞蹈培訓機構,同樣對平臺的上線表示支持。“這個平臺推出后,我們都很積極地加入。”該負責人表示,家長們對于通過這個平臺交費,也是非常支持的,“越來越正規,我相信這也是接下來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趨勢。”
“這個平臺挺好的,促使行業發展變得更加正規,也使資金監管更加安全。”中山傳棋文化藝術活動中心負責人建議,希望平臺在“一課一銷”的資金結算方面,可以更快一些,“畢竟如果入駐平臺,培訓機構是需要提前墊付工資給老師的,如果早點結算,對于機構的運行也更有利。”
家長歡迎國家平臺上線
望提升平臺群眾知曉度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家長對“校外培訓家長端APP”表示歡迎和支持。但是,也有一些家長表示還沒聽說過這個APP,認為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家長和培訓機構使用該平臺。
“這個平臺非常好,可以減少退費時產生的糾紛。”孩子在石岐中心小學就讀的家長陳女士介紹說,她已經用上了這個平臺。“此前孩子和身邊朋友的孩子,上過一些培訓課,上了幾個月孩子覺得課程不合適,就不想上了,但是因為交的學費比較多,有1萬多元,在申請退費的時候就出現爭議,退費非常難。”她說,之前有的機構,會讓家長采用打折轉讓課程的方式,比如還沒上的課程,打較低的折扣轉讓給其他想上課的家長,這樣做家長的損失還是比較多,而有了“校外培訓家長端APP”,確實能夠減少這方面的問題,也能減少培訓機構“卷款跑路”的情況。
孩子在東區遠洋學校上學的家長楊先生,同樣也使用上“校外培訓家長端APP”。“這個平臺的上線,對家長來說是利好,我們表示歡迎。”“我還沒聽說過這個APP。”孩子在石岐街道讀小學的區先生表示,自己現在給孩子報讀校外培訓機構的興趣班,仍是采取“預付款”的方式,“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力度宣傳。”
推進機構入駐需各方用力
中山多部門推動資金監管
為了保障家長們的合法權益,切實化解校外培訓“退費難”“卷款跑路”等難題,中山各相關部門積極出臺相關文件推進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工作。
去年11月,市教體局等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山市校外培訓預收費資金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校外培訓機構要進駐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和服務綜合平臺,除選擇“先學后付”模式的機構外,一律將預收取學費全部納入資金監管賬戶,由銀行托管,實行“一課一銷”。
目前,市教體局正在加快推動監管賬戶的錄入和審核工作。目前,我市幾乎所有校外培訓機構都已開通預收費資金托管賬戶,越來越多的機構具備“一課一銷”的基礎條件。
“我們將擇機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情況。”市教體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科相關負責人提醒廣大家長,報讀校外培訓機構時,要認準持有效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的培訓機構,簽訂校外培訓服務合同,要明確退費條款,保留發票和付款證明,不要提前1個月繳納培訓費用,一次不要繳納超過3個月或5000元課時費。
律師說法
遇到培訓機構跑路 消費者應及時投訴
在“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實現全覆蓋前,如果碰到培訓機構“跑路”問題,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廣東保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吳冠華認為,先繳納學費再培訓是預付費消費行為,家長可以在保存好相關證據的情況下,向市教育體育局、消費者協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反映情況,由相關部門介入主持協商調解。如培訓機構不返還預付款“跑路”,根本無法取得聯系的,培訓機構可能涉嫌詐騙類犯罪,家長應向公安機關報案。在處理退費的過程中如若協調不成,家長只能向法院起訴追討學費。如果沒有簽訂校外培訓合同,法院也很難支持家長的訴求。
對于培訓班突然關閉,轉移課程給別的培訓機構、變更上課地址問題,培訓機構存在根本違約的行為,依據民法典第563條規定,有違約行為致使雙方訂立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家長可以主張法定解除權解除該合同,并要求培訓班股東退費并承擔違約責任。
記者 江澤豐 林燕英 王帆 楊健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