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課堂改革,必須讓學生站在“C位”。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以質量為先,不斷探索“五大對接、十步路徑、三全育人”教學改革模式,重塑課堂,由此引發的“化學反應”正在教與學中悄然發生。這一點,從今年6月落幕的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個人賽全國總決賽可略窺一斑,該校首次參加此項賽事,2名學生就展現了自己的專業實力,分獲全國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
■立足崗位需求開展“五大對接”
《藥品生產GMP實務》是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火炬職院基于對“園區”——健康基地及大灣區藥品生產企業中“生產崗”“質控崗”的職業能力分析,圍繞藥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體系,結合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之“藥品檢測”和“藥物制劑”賽項的考核要點,并根據“1+X”證書(高級)的職業技能要求,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學生“會編制、能遵守、活應用”的能力。
結合藥品生產企業崗位任務的要求,火炬職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規范操作要求,重構課程《藥品生產GMP實務》教學體系,讓課程目標與產業需求對接、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教學評價與職業標準對接。同時,實行雙導師模式,讓分組的學生在智慧教室完成基礎知識學習后,立即轉場至實訓室進行實訓學習環節。課程目標每個內容的完成,都進行教師、企業兼職老師、輔導員、家長、社會等全方位多元評價,并結合藥品生產技術“1+X”證書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開展課程考核。
■尊重學生主體創設“十步路徑”
《藥品生產GMP實務》教學中,火炬職院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認知特點與成長規律,按照藥品生產流程,基于項目創設“探、查、引、測、編、驗、評、改、結、拓”十步教學路徑——課前探索、查看預學、任務引入、仿真測試、編制實操、課堂點評、實訓驗證、修改提升、教師總結、拓展提升。
信息化教學手段豐富,合理利用視頻動畫,尤其是仿真平臺、“校中廠”實訓基地,為文件編制、驗證和應用提供了最實用、最有效的依據。“十步路徑”突破性解決了教學中大型生產設備缺乏,理論實操脫節等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發掘學生主體潛能、提升學生技能與素養。
■調動多方資源實現“三全育人”
近年來,中山火炬職院不斷探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課程《藥品生產GMP實務》教學中,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兼職老師指導學生通過藥品生產具體過程學習文件編制,輔導員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實現專業課教師、企業兼職老師和輔導員全員育人;靈活運用“學習通”平臺、信息化資源,教師有效利用課前、課中、課后時間,充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全程育人;教師進行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同時,滲透職業精神的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的認知水平、文件編制能力、實操技能、思想品質全方位提升,實現全方位育人。
依托《藥品生產GMP實務》課程,中山火炬職院的教學團隊通過開展“五大對接、十步路徑、三全育人”改革,成員的教研能力與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教學團隊共完成國家、省級教學研究課題3項,獲廣東省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1項、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三等獎1項、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課件組比賽三等獎1項、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件高教組三等獎1項、全國食品藥品類職業院校微課比賽三等獎1項。
文/岳才瑛 鄭建玲 樊向前 鐘嘉妍
◆編輯:龍慧◆二審:蘇鵬蘊◆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