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是一座城市內在文明氣質的積蘊,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文化軟實力。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主辦的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閱讀與鄉村振興論壇暨2023“新時代鄉村閱讀季”啟動儀式4月23日在浙江杭州舉辦。
在該論壇上,中山因“讀書”這件事喜獲多個全國大獎——
◆三鄉鎮雍陌村“老祠堂變身農家書屋:探索農家書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新路徑”入選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農家書屋創新示范案例
◆板芙鎮里溪村農家書屋入選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最美農家書屋
◆“中山讀書月”入選2022—2023年全民閱讀優秀項目推介工作
◆“書香中山”微信公眾號登上第七屆“大眾喜愛的閱讀新媒體號”公示榜單
據了解,論壇發布了在全國遴選出的30個農家書屋創新示范案例、50位“鄉村閱讀推廣人”和198個“最美農家書屋”入選名單。
第二十一屆中山讀書月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記者 黃藝杰 攝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多年來的高度重視,中山不僅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方面實現了提質升級,還推動形成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全民閱讀氛圍。
目前,中山共建成103家香山書房,覆蓋全市23個鎮街。隨著全民閱讀服務網越織越密,書香漸漸飄香中山的每個角落,令書香中山更具魅力。■ 農家書屋創新示范案例
百年宗祠傳書香
閑置建筑變“網紅點”
【在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農家書屋創新示范案例的名單上,“老祠堂變身農家書屋:探索農家書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新路徑”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項目,該農家書屋來自三鄉鎮雍陌村。】
雍陌農家書屋成為村民的文化新殿堂。陳嘉寶 攝
▌現象:農家書屋成“網紅點”
得知獲獎消息,雍陌村村民鄭月蘭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她告訴記者,農家書屋的前身是云莊鄭公祠,2019年以前是一座荒廢閑置的建筑,里面不僅青苔叢生,部分墻體也因年久失修老化,鮮有人去。
自從成為農家書屋,祠堂里每月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還有很多書籍免費提供給村里人閱讀。一時間,它成為村里村外的“網紅點”,鄭月蘭也時常帶著孩子過去捧書閱讀。
▌探訪:農家書屋讓人安靜下來
從中山城區出發,經金字山隧道上坦洲快線,20多分鐘的路程就來到了雍陌村農家書屋。
磚木結構、青磚墻、麻石腳、花崗巖門框……雍陌村農家書屋面積約303平方米,主體建筑云莊鄭公祠建于清代,風格古樸典雅,富有歷史底蘊。
其內書架放置錯落有致、干凈整潔,搭配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也能片刻寧靜下來。
記者留意到,書架旁還留有不少石凳,提供給廣大市民坐下來靜享馥郁書香。
雍陌農家書屋古色古香。通訊員供圖
▌摸索:合理利用云莊鄭公祠
據三鄉鎮宣傳辦副主任鄧菲介紹,2019年,三鄉鎮黨委政府考慮到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又恰逢云莊鄭公祠自2008年修復以來閑置,“在保留建筑原有外觀風貌、基本內部格局及結構特征的情況下,我們摸索將云莊鄭公祠進行合理保護利用,升級改造成了‘三悅書屋’。”鄧菲說,改造后效果非常好,前往讀書學習的群眾紛至沓來。
▌藏書:5000余冊圖書共22類
乘著2022年全市計劃建設100家香山書房的東風,三悅書屋提質增效為雍陌“香山書房”,整體設施、藏書量、各類便民服務等進一步有了提升。
如今,雍陌村農家書屋擁有藏書5000余冊,藏書按成人與少兒6:4比例配套,涵蓋政治、哲學、文化、科學、教育、藝術等22項基本大類。
▌成效:年接待讀者近2萬人次
“去年9月,雍陌村農家書屋內建設了‘雍陌有聲圖書館’,共有1.6萬冊優質音頻圖書向群眾免費開放。”鄧菲介紹說。
目前,該書屋除了配備有共享網絡、自助借還機、電子報刊借閱機、圖書檢索機、圖書消毒機、大數據展示屏等設備外,還與市圖書館總分館通借通還,年接待讀者近2萬人次,借還圖書超2萬冊次。
▌亮點:著眼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談及本次獲獎,鄧菲認為,雖然全國各地有不少老祠堂變農家書屋的案例,但雍陌農家書屋除了擁有這一特色亮點,它還著眼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雍陌村是“晚清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鄭觀應的故里,其創作的《盛世危言》對近代中國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鄭氏家族的優良家風家訓名揚四海。
依托深厚的歷史文脈,由此開設的農家書屋文化內涵自然豐富不少,再加上國學經典朗誦班等惠民公益性文化活動的開展,本就是宗族維系紐帶的祠堂,如今更是成為村民的文化新殿堂。
雍陌農家書屋成市民讀書休閑好去處。通訊員供圖
▌方向:延伸文旅融合服務空間
資源共享共建,延伸文旅融合服務空間,是雍陌農家書屋持續發展的方向。
鄧菲說,雍陌村農家書屋位于岐澳古道(雍陌段)線上,臨靠東山書院遺址,毗鄰“鄭觀應故居”、網紅民宿“美宿·雍陌”,再往前走就是熱鬧非凡的“網紅”店鋪數條巷,這是雍陌村文化活動的核心區域。三鄉鎮將把這些景點與中山溫泉賓館、羅三妹山“不走回頭路”主題公園等文旅景點串珠成鏈,探索走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與此同時,他們還將創新農家書屋運營模式。除了推出郊游、少年科普教育、親子教育等更富體驗感的項目,還會引入社會資源參與共建,促進書房與社會力量之間的良性互動。
■ 最美農家書屋
讓村民既“富腦袋”又“富口袋”
【當下,全民閱讀持續升溫,讀書已成為一種習慣和熱潮,中山廣闊的鄉村大地同樣書聲瑯瑯、墨香芬芳,還涌現了一批深受中山人喜愛的閱讀打卡點。】
被農田包圍的里溪書屋環境優美,建筑風格別具一格。 記者 繆曉劍 攝
此次入選中宣部指導評選的全國最美農家書屋,成為廣東省入選的7個農家書屋之一的板芙鎮里溪村農家書屋就是其中之一。
▌讀起來:隨時可見捧書閱讀的市民
作為廣東農村改革先行地和中山革命老區村,里溪村孕育了勤勞淳樸的勞動人民,積淀了深厚的紅色革命文化。
漫步里溪村,只見一座紅灰白配色的三層建筑矗立在翠綠環繞之間,外部動線立體規整,內部空間寬敞明亮。這就是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里溪“香山書房”,即里溪村農家書屋。整個建筑占地面積為685平方米,目前藏書1萬多冊。
往里溪村農家書屋里走,入口處即遇書畫展覽區,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無論何時去里溪村農家書屋,都會發現在此捧書閱讀的市民。
自去年12月啟用以來,該書屋雙休日日均接待閱讀群眾約2000人次。截至今年3月,該書屋借還圖書超2000冊次。
兒童閱讀區。記者 黎旭升 攝
▌動起來:書屋增加互動體驗設施設備
能夠斬獲全國最美農家書屋,與里溪村農家書屋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文化內容與便民服務密不可分。
據板芙鎮里溪村黨總支委員吳金耀介紹,今天的里溪村農家書屋,除了提供“靜悄悄”的閱讀環境和周到的借還服務,還有效實現了農村文化生活“動起來”。
在環境、藏書、智能化服務等環節大幅度升級的基礎上,里溪村農家書屋在一樓展覽區、樓梯、三樓培訓場室充分融入家風家教元素,呈現里溪革命歷史、幼兒教育、青少年成長等內容,并持續增加互動體驗設施設備,有效傳承務實、思進、擔當、惠民的“里溪紅色文化精神”,充分發揮農家書屋傳播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載體作用。
▌說起來:農家書屋哺育了幾代人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在里溪孩子的童年中,里溪村農家書屋占據了不可撼動的位置。
◆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林桂芳↓
“農村孩子沒機會上興趣班,這家書屋是我小時候的精神食糧,在這里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提及里溪村農家書屋,畢業于清華大學的里溪籍高才生林桂芳滿是感激。
◆板芙鎮里溪村黨總支委員吳金耀↓
20世紀90年代,有村干部表示,中山城區有大圖書館,建議村里可以建一家小圖書館。吳金耀回憶說,1994年,里溪騰出舊市場東側的老磚房集體物業做農家書屋,屋里只有30多平方米,藏書量不足1000冊,大部分書籍還是從板芙鎮圖書館、村民家中、村外鄉賢等渠道“化緣”而來的。
吳金耀說,里溪村農家書屋哺育了幾代人,蔡亦文、林永志、蔡文嘉、葉逢雨等村里考上大學的孩子都受益于此。
◆板芙鎮里溪村黨總支副書記古翠煥↓
“文化惠民、文化振興、人才振興一直是里溪村農家書屋的服務亮點。”板芙鎮里溪村黨總支副書記古翠煥是看著村里農家書屋不斷“長高長大”的本科生。
她介紹,里溪村農家書屋歷經3次易址,目前使用的第三代里溪村農家書屋還在持續優化和提升全民閱讀的服務功能,著力打造“紅色+”閱讀新空間,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市民享受讀書時光。記者 黎旭升 攝
▌活起來:將書屋納入文旅景點統籌運營
板芙鎮宣傳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板芙鎮將以延伸公共文化服務觸角為主攻點,計劃把里溪村農家書屋納入村內文旅景點統籌運營——
◆融入里溪黨員教育基地、“聯產到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起步區百畝田園、屋仔樹、開村古井等文旅打卡點;
◆串聯金鐘山郊野公園、十三頃水閘特色集市等文旅景點;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融合新路徑,推動里溪村農家書屋形成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局面,為城鄉公共文化均等化探索可供參考和落地的案例模板,助力里溪文旅經濟邁上新臺階。
■ 全民閱讀優秀項目推介工作
“中山讀書月”IP“出圈”
首次入選國家級項目
【中山讀書月成為全國入選2022—2023年的15個項目之一。這是2022年全省唯一入選項目,也是中山讀書月舉辦21年來首次入選,并且中山讀書月是全省第四個入選的項目。】
紫馬嶺“香山書房”。記者 文智誠 攝
▌系列活動:今年中山讀書月450場次活動等你參與
近年來,市委組織全市各鎮街、實體書店計劃開展以黨史學習為主的閱讀系列活動逾562場,包括閱讀分享、朗誦會、黨史知識競賽、紅色主題讀物展示等多樣的形式。
與此同時,市政府還投入300萬元開展“市民選書、政府買單”惠民活動,將閱讀選擇權交給市民讀者,活動參與和直接受惠市民超35萬人,群眾滿意度達95.73%。
全民閱讀是文化興城的重要抓手。今年中山讀書月期間,全市將舉辦各類活動450場次,納入市精選的就有100場次。
市民在紫馬嶺“香山書房”挑選圖書。記者 文智誠 攝
▌亮眼數據:去年受訪市民人均圖書閱讀量達20.4本
4月22日,中山還發布了“2022中山市全民閱讀滿意度調查”,共收集4347名市民閱讀數據。
分析結果顯示,中山全民閱讀氛圍愈加濃厚,閱讀活動參與率高。總體來看,傳統紙質閱讀仍是市民首選,數字閱讀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同時,市民圖書閱讀量和傳統閱讀支出顯著增長,2022年受訪市民人均圖書閱讀量達到20.4本,其中紙質圖書閱讀量為11.1本、電子圖書為9.3本,相比2021年的18.5本有明顯增長。
值得高興的是,78.3%受訪市民表示參加過周邊社區、圖書館、書店或其他閱讀組織的閱讀活動,這也充分證實了中山全民閱讀推廣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 大眾喜愛的閱讀新媒體號
“書香中山”牽線搭橋
打造全民閱讀推廣主陣地
【作為中山全民閱讀推廣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載體,書香中山一頭連接資源,一頭服務市民。長久以來,書香中山堅持線上線下同步發力,著力打造立體化的閱讀服務平臺。】
▌獲獎:大眾喜愛的閱讀新媒體號
“作為中山全民閱讀推廣平臺,‘書香中山’連續兩年入選‘大眾喜愛的閱讀新媒體號’,對于一個地級市來說,這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勵,也堅定了我們在推廣全民閱讀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決心和信心。”“書香中山”微信公眾號(以下簡稱“書香中山”)負責人莊越之說。
值得一提的是,書香中山是全省唯一一個入選政府與行業協會類別的閱讀新媒體號,市委宣傳部負責人還作為獲選的新媒體代表在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作經驗介紹。
書香中山是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全民閱讀官方新媒體平臺,主要通過全民閱讀政策指導、發布優質閱讀資訊、展現閱讀人物風采、推廣城市閱讀品牌,推動全民分享閱讀內容,激勵閱讀興趣、引導閱讀行為等方式,營造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良好風氣,打造“人人有書讀,家家、校校飄書香”的學習型、和諧型社會,促進全民閱讀繁榮發展。
▌策劃:讓市民感受各行各業閱讀風采
以探訪特色閱讀空間為主的《讀城記》、專訪展現閱讀人物風采的《真人圖書館》、在二十四節氣里讀懂中華傳統文化的《悅讀尋根》……自2020年創設以來,書香中山始終堅持內容為王,主動策劃了一系列優質欄目。
“我們不單關注宏大高雅的閱讀群體,也把目光投向了90后小鎮書店店主、特殊教育學校閱讀推廣老師等愛書人,讓大家充分感受各行各業的閱讀風采。”莊越之說,在探訪過程中,他們發現近幾年中山的網紅書店與漂亮書屋不斷增加,還聆聽了因讀者晚班下班看書、店家延遲打烊的溫情故事,無不令他們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濃郁的書香氛圍。
世界讀書日,百名學生繪百米長卷。記者 文波 攝
▌創新:開發多種多樣的文創周邊
除了在內容策劃上下深功夫,書香中山還不斷創新閱讀推廣模式,結合重要節點和熱門話題,設計主題系列海報,推出讀書主題宣傳視頻,開發多種多樣的文創周邊。
◆在線上——
書香中山不斷完善閱讀信息發布、閱讀資源聚合、閱讀內容報送、閱讀互動參與等功能,每周定時定量發布全民閱讀相關資訊,光是去年一年就累計發布推文294條,讓市民“一鍵觸達”更多閱讀資源。
◆在線下——
書香中山廣泛鏈接市圖書館、市閱讀促進會等各方資源,充分發揮香山書房、品牌實體書店等的文化陣地作用,累計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超500場,為市民帶來貫穿全年、亮點紛呈、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
同時,書香中山聚焦品牌建設,聚力打響中山讀書月、中山書展等“書香中山”重點品牌,以品牌之力點燃全民閱讀熱潮。
▌拓展:打造書香中山校園廣播聯盟
“今年,書香中山將重點拓展書香校園,著重以世界讀書日、寒暑假等重要節點和中山讀書月、中山書展等大型閱讀活動為契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持續策劃開展書香校園活動,形成2023‘書香校園’重點活動時間軸,打造書香中山校園廣播聯盟,向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師生持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提供展示書香風采平臺,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學習氛圍。”莊越之說。
讀書成為中山人的生活方式。記者 付陳陳 攝
■ 專家聲音
閱讀已成為中山人的生活方式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散文家、詩人趙麗宏↓
中山人的閱讀絕不僅限于讀書月,而是一年四季的每一天。閱讀已成為中山人的生活方式。
一個城市如果彌漫著書香,把倡導讀書、推廣閱讀作為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大事,那么這個城市一定是能夠讓人感受到希望和幸福的城市。中山就是這樣一個城市。
“香山書房”人氣旺。記者 余兆宇 攝
中山一定會更快更穩大步向前
◆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學者童喜喜↓
中山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本就文化底蘊深厚、閱讀氛圍濃厚。
近些年來,中山不斷前行,103家香山書房先后投入使用,還將親子閱讀和中國閱讀三十人論壇進行深入合作,相信中山一定會以更快更穩的步伐大步向前。
統籌/徐世球 查九星 記者 江慎諾
◆編輯:龍慧◆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